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投資通識

在各大小書店裡,有關股神畢菲特及其投資技法的書隨處可見,和愛情小說互相揮映,成為兩大暢銷書目。這兩類書都有個共通點,就是題材都關乎讀者切身感受,但又在學校裡學不到。愛情固然難教難學,奇怪的是,投資並非像霧又像花,確有一些法則可循。可是,投資書籍和愛情小說的命運都一樣,不受學校重視。

畢菲特即使是天才,也並非無師自通的。他的老師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其著作《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堪稱經典。葛拉罕對畢菲特教導有加,兩人師生關係良好。畢菲特畢業後,還到葛拉罕的投資公司實習。到1960年代初,畢菲特自己管理的基金,運用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法得宜,回報連年跑嬴大市,即至60年代末期出現大牛市,人人炒股炒得瘋狂,誰夠勇誰狼,誰就是投資明星,畢菲特斯人獨憔悴。

於是他組織一班舊同學去拜訪葛拉罕,席上葛拉罕說要提出十條艱深的問題去考考這班得意弟子,問題皆為是非題,正確答案全部都是「是」,但面對一連串問號,弟子難免心煩意亂,諸多顧忌,結果大部份答錯。老師藉以教訓弟子,有時,事情可以好簡直,切忌傭人自擾,暗示不要受市況影響自己的投資信念。

之後畢菲特結束了基金,避過了1969年的大跌市。畢菲特遇上好老師是幸運,葛拉罕是學術界的一個異數,金融科主流一向以較則重數學和統計學的理論為尊,價值投資理論缺乏科學考證,登不上大雅之堂。畢菲特多年以自己的成績,證明價值投資的可靠性。今年金融危機,複雜艱深的投資模式一敗塗地,畢菲特以白武士的姿態救市,再次提醒大家,注重資產根基對投資的重要性。不過,絕大部份人沒有得到畢菲特所接受的正統教育。

新聞不時佈導一些慘劇,就是一些人投資損手,而失去畢先積蓄,無論是專業人士或勞動人士,他們的錢得來不易,都是花上多年智慧和努力累積得來,可惜,偏偏就是少接觸投資知識,抹去他們的工作成果。原來無論你憑什麼幹活,投資知識都是不可缺。政府應該全面推廣投資教育。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民間傳奇

關於利豐(494),市場多年流傳有這樣一個理論,「利豐是一間採購商,專門為歐美客戶,在亞洲等發展中地區採購廉價的貨物。經濟景氣時訂單固然源源不盡;經濟不景時亦不用怕,客戶更加需要利豐為自己省錢,訂單可能更多。」

類似的流言又說到港交所(388),「港交所是最佳的投資工具,主要收入來源是交易佣金,無論股市升或跌,都不會影響其收入。」

再有一個流言,那是關於中石油(857)和中石化(386)的,「預期油價上升的話,有利上游業務,應該買中石油;不過,如果預期油價下跌,就應該買中石化,原因是,有別於上游的中石油,中石化從事下游業務,油價下跌可減輕其煉油成本。」

今日經濟不景,油價下跌,看中經濟走勢和油價走勢的投資者,如果相信以上3個理論,持有利豐、港交所和中石化等待獲利,相信會感到失望。可能,真的有客戶向利豐落多了訂單;在交易所沽售股票的人也須付佣金;或者油價下跌,對中石化成本控制有點幫助,可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下,大部份公司都難以獨善其身,只會越窮越見鬼。原因是在形勢比人強的環境下,一盤生意不可能單靠一兩個環節、一兩條「橋」就扭轉形勢,不可能像說故事一般富戲劇性。

尤其是中石油與中石化的故事,更嫌太簡化。其實,多年來,兩隻股票像孖公仔般如影隨形,不存在對關係。

市場對公司流傳各式各樣的分析,沒有事實根據的,就不可當真,可是,這些民間傳奇,故事性濃厚,易記易明,甚具感染力,所以可以源遠流長。

另外,有個有關快餐店股份的講法是這樣的,「即使經濟差,人人節衣縮食,也不能不食,以前到大酒家、高級餐廳的食客,現在惟有捱大家樂(341)和大快活(052),所以經濟差時,應該買入這些股份。」這個講法是否成立,仍有待時間證明,不過日勤始終抱懷疑態度,畢竟,兩隻股份與大市一樣,都是在03年見底的。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鱷魚談

國際炒家索羅斯撰寫過三本預言金融大崩潰的書,首兩本書的預言都落空了,有人取笑「大鱷」索羅斯只懂喊狼來了。他自譏說「狼來了」的故事,是當弄惡作劇的小孩子第三次吶「狼來了」時,狼真的出現了。

今年,自稱處於半退休狀況的索羅斯,出版了《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acial Markets》,直譯為《金融市場的新規範》。就是以上述的第三本書,準確地預測了今年的金融危機,美國政府須動用公帑救市等事件。 他用「反射作用」(Reflexivity) 的理論解釋市場週期。

「反射作用」是指投資者與市場的互動關係--市場的結果影響投資者的決定,而投資者的決定往往反過來影響市場的結果。因此,市場分析不可能像科學研究一樣,可以以隔離的方式,在實驗室進行,亦不可能測得準。主流經濟學家假設--市場有自我調節機制,索羅斯認為,「反射作用」使市場失去調節機制,走向極端。

以樓市為例子,樓市愈升,樓宇作為抵押品的價值愈高,置業者就可以借得愈多錢,於是便可以有更大的購買力去推高樓市,形成一個循環。結果,出現過度借貸,將樓市推至極端。

今年的危機,索羅斯預言,是三十年代以來最大的,1987和1998年的金融危機,都是純粹資產週期所造成。今次這個恰巧遇著另一個大週期--人對於經濟理念的大週期。「市場永遠是對的」遭到徹底否定。經濟理念由自由放任走向政府干預。索羅斯認為,市場分析應將政策轉變在考慮之內。

索羅斯預期,衍生工具會被高度監管;去槓桿化須維持一段長時間,今日看來,這些都應驗了。可是,他預言美國會因大印銀紙而令世界對美元失去信心,以及預期資產泡沫擴大,這兩個預測則有待時間證明。另外,他預期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將成為全球增長動力。中國政府的四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會否象徵著經濟增長時代的開始呢?

這本全球發行的書,以一片煙霧迷漫的景色作為封面,細心看,原來是取自香港半山豪宅的實景,這又透露了甚麼玄機?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你也可奧巴馬

昨日,美國人投了票,選出下任總統,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獲得較多美國人支持,勝算較高。如果奧巴馬順利當選,將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究竟膚色的分別是否重要?在美國,是重要的。在大型商業機構身居要職,以至在政黨,白人都壟斷。林肯解放黑奴,致黑人在六十年代,成功爭取投票權,經歷近一百年的光景。奧巴馬在民主黨提名戰,以後來居上的姿態,擊敗前第一夫人希拉莉,奧巴馬的出色的演說,和個人魅力,是致勝關鍵之一。到大選,面對被喻為越戰英雄的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奧巴馬在這方面的優勢看來縮減了。可是民調顯示,並非如此。

奧巴馬仍然遙遙領先,其原因可以從他近日的發言看到,就是他集中評擊現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政策,和指出麥凱恩一旦當選,只會延續共和黨的錯誤政策。事實上,對麥凱恩來說,共和黨這個包袱太沉重。

在布殊領導之下,美國出兵伊拉克,消滅所謂大殺傷力武器,沒有功勞之餘,造成數以千計人命損失,包括美軍。美軍在伊侵犯人權的新聞,更令美國這個自視為世界人權警察的國家蒙羞。

美國人民對共和黨不滿更深的是經濟政策,而經濟問題,從來都是大選的關心議題,因為影響人民較為貼身。樓市泡沫爆破,衍生工具的投資風險,以及投資銀行高度借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問題,從多方面衝擊美國人,包括其房地產物業和退休金資產價值縮水,經濟即將陷入衰退,威脅打工仔的收入保障,更令美國人對共和黨不滿的,是金融危機之嚴重,迫使政府運用大量公帑,援救華爾街,犧牲普羅納稅人的利益。

環顧歷屆總統大選,有調查顯示,由原本執政黨勝出的年份,美國股市全年平均上升約一成,在野黨勝出的年份,股市則微跌,顯示大選結果,與經濟氣候有莫大的關係。年初至今,美股大跌四成,對經濟固然是災難,對共和黨更甚。

奧巴馬的競選口號「改變」,改變可以是向好的,也可以是向壞。美國人要變,不管是好與壞,都要博一博。總之不行舊路,因為大討厭現狀。在太平盛世,人們都拒絕改變,因為改變會影響概得利益者。不過,在這個亂世,既有的建制都叫人失去信心,在藥石亂投的過程中,人們才肯嘗試非傳統的選擇。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差不多所有人都受到打擊,港府所謂「危中有機」,要帶領香港轉危為機都是空談。日勤認為,危機是大部份人的危,少部份人的機,各行各業在經濟不景之下,都會減少職位,甚至裁員。人工即使不減,也不望有加。對大部份人來說,都不是好事。不過,老闆同樣為開源節流煩惱,無計可施。如果你一直抱怨老闆沒有給你發展空間,又或者不重用你,今天就各他高叫「Change」,即使未必令你升職加薪,至少你一定嬴得前所未有的聆聽者。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