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小販巨人

走進任何一座政府綜合大樓的熟食樓層,你會發現幾間半生不死的大牌檔,包圍著十幾行冷冷清清的桌椅,很難想像三、四十年前,當政府還未壓制小販時,全港每五位勞動人士之中,便有一位從事熟食大牌檔或其他小販叫賣攤檔。

小販生意資本要求低,皮費輕,在當時成功為大批低學歷與技能市民,提供謀生機會,讓他們在政府福利資源緊絀的情況下,仍可自力更生,而且為廣大市民帶來廉價消費,得以抗衡當時日益加劇的通脹。

群體互動現智慧

要了解小販行業的成功要素,就先要從基本商業問題說起。一般零售業務,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在那裡開設零售點;每個零售點的規模和銷售貨品的組合和定價,以及人手分配等。如果把握到以上竅門,生意便無往而不利。可惜,即使是今日的連鎖式大集團,請一班高學歷的顧問,做各樣的市場調查,也未必對問題拿捏得準確。

當時小販行業卻可以解決以上問題。沒有中央統籌,只靠小販們各自搵食,為自己的利益奮鬥,互相競爭。同時,他們各有專長,所指的不是技術上的專長,而是對自己處身的區域的人流和街坊的需要,有一定的認識。在這門具高度地區特色的生意,這項專長已經是寶貴的無形資產。

最後,由於小販生意靈活性高,流動性強,小販之間互相抄襲,學習也很迅速,受歡迎的貨品,熱鬧的地點,很容易因為跟風,令供應能迅速跟貼多變的需求。

在那裡開檔、賣些甚麼最好? 這些問題沒有人能事先有答案,連小販也不知道,但經過群體互動,不斷嘗試和從錯誤中學習,便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可見小販的經營規模充滿群眾智慧,像螞蟻,獨立個體是不堪一擊的,但集合成群體力量,足以令牠們適應各種環境而不斷繁衍,生生不息。

強行活化反累事

近年,群眾智慧成為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共同研究課題,並成功應用於物流和電腦軟體,例如互聯網搜尋器等範疇。有專家提出,群眾須有以下四個條件才能產生智慧─成員多樣化、能獨立行事、沒有中央統籌和資訊能有效結集。日勤認為,小販的特色正具備這些條件,將群眾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

難怪到03年,政府為了振興被「沙士」重擊的消費市場,企圖運用由上而下的長官指令,重開上環大笪地,會落得一敗塗地。同樣,大牌檔被迫搬入各區政府綜合大樓後,生意大不如前。日前,政府又宣傳重建中環嘉咸街街市一帶,以興建大型商業樓宇,街市小販將被原區安置,聲稱計劃會「活化」街市,日勤對此有保留。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還我「小販價」

日勤近日患感冒,先看西醫、再看中醫。西藥見效快,可以暫時紓緩感冒引發的頭痛發燒等問題,但對抗病菌,始終要靠自己身體的抵抗力,只有中藥有固本培元的功效,加上進行適量的運動,長遠來說,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不二之法。

最近,香港經濟也有消化不良的症狀,政府推出110億元紓解民困措施,包括一次過派發綜援金和學童津貼,日勤認為,這些政策都是西藥,或可有助止痛,但治標不治本。要治本,就要強化低收入家庭的抵抗通脹能力,令他們賺多一點錢。

政策治標不治本

食物價格較去年增加兩成,但清潔工薪酬卻停滯不前,有人倡議設立最低工資法,迫僱主加人工,日勤認為,這種做法亦是西藥,而且其副作用很大,會減少就業機會。

在「你唔做、有大把人做」的客觀環境下,議價佔上風的始終是僱主,為了避免被老闆剝削,我不打工,買入一些小貨品在街上叫賣,這樣可否維生?日勤認為,做小販是自立謀生的一個基本做法,而這個行業在30年前養活了不少低下階層。

60至70年代,小販在香港街上隨處可見,當時全港有超過30萬人從事小販行業,佔整體勞動人口兩成多。他們擺賣各式各樣的廉價貨品和食物,包括了衣服、玩具、零食及日用品。戲院門外,就擺賣煨魷魚乾、雞髀和其他小食。晚市有炒小菜,也有雜貨攤。經營小販生意所需要的資本低,技能低,賺錢機會多,只要懂得頭腦靈活和勤力,總可以賺點錢應付生計。

今日,從事小販的人數只有兩萬,小販數量大幅減少的原因,並非社會不需要他們。有人將小販的衰落,與經濟轉型混為一談,這是不合理的。工廠北移令製造業職位大幅減少有其實際原因,就是內地成本低,而香港是工廠北移的最大受惠者,令香港順利轉型至高增值事業。不過,小販行業式微,並不是因為有更優良的零售模式取而代之,式微只是政府政策迫使。

政府故意趕絕小販,無論是為改善市容,還是提高生水平,趕絕小販政策又是一種西藥,副作用是扼殺低下階層基本謀生機會,令他們面對今日的通脹,不得不向政府求助。

扼殺基層謀生機會

趕絕小販的另一個副作用,是減少廉價消費的渠道。廉價日用品供應商,因應付不到大型超市連鎖店的供貨量和上架量要求,跟小販一起式微。今日的消費者買日用品,只有到超市買貨品,來來去去是幾隻大牌子,被迫接受所謂的「最抵價」,而沒有機會選擇小販所提供的真正廉價品。

小販行業,不但改善低下階層的收入,也可降低生活開支。組織「格價隊」和急忙派糖的政府,應考慮放寬小販限制。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木石出書



《財經拆局2》被雜誌《讀書好》選為100本好書之一。

「它﹝《財》﹞用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做題材,真正目的是挑戰傳統智慧,讀者讀完後發現原來問題並不簡單。投資世界充斥着謬誤、矛盾、陋習,萬變不離其永恆的混沌,為《財經拆局》帶來源源不的題材。」─《財》編審蔡東豪

上書局出版

教壞不丹人

影星梁朝偉與劉嘉玲的婚禮,選擇在喜馬拉雅山小國不丹舉行,號稱全球最快樂的國家之一的不丹,摒棄對經濟產出的追求,用全國的快樂程度,作為國家進步的指標。有調查顯示,每100個不丹人中,就有97個表示自己快樂,這個比例,相信一定遠較香港人高。

不丹又名「香格里拉」,與世隔絕。偉仔與嘉玲到不丹結婚,據報,受到不丹國皇熱情款待,偉仔穿上不丹傳統皇族服飾拍攝婚照,嘉玲亦穿上華麗名牌婚紗,參加囍宴的賓客,是來自兩地三岸的演藝明星,新人更專程由泰國曼谷請來名廚主理晚宴,並從香港帶來大批洋酒香煙款待賓客。據報,婚宴耗資5000萬元,場面豪華且非常熱鬧,可是,這種童話式婚禮,相信一般不丹人並沒有機會舉辦。

憑實力致勝

偉仔與嘉玲出身平民家庭,在香港這個經濟掛帥的城市,由低做起,憑實力令他們分別打敗很多一樣爭出頭的影星,最後成為當紅明星,甚至揚名國際,在競爭過程中,勝利者與失敗者之間的財富收入差天共地,難免有人快樂有人仇,影響香港的快樂指數。

不過,如果偉仔與嘉玲生於不丹,他們即使如何拼搏,也休想享受皇室規格的待遇。不丹人重視簡樸,不是社會階級觀念很重。國皇是世襲,擁有最高管治權,而有權限制人民種種生活自由。

不丹更限制人民出入境自由,不丹人不可以像偉仔與嘉玲一樣,隨心所欲地旅行結婚,更遑論其他親朋好友,可以自由地隨團參與。

為了維持傳統,政府還規定人民,在公眾場所須穿傳統服裝。政府的規定也有好處,就是不丹人不會因為朋友穿名牌而自己卻沒有,感到不快。不丹人穿傳統服裝是否快樂?這個不知道,惟有在有權選擇的情況下,才可能知道一個人的喜好。

酌情權造就不公平

不丹亦是全球第一個全面禁煙的國家,抽煙被視為是罪過。但據報,偉仔嘉玲為婚宴帶備香煙,報道沒有說明,不丹是憑甚麼條件給予豁免。日勤認為,繁文縟節越多,管治者就酌情權越大,越容易做成不公平。

選擇不一定為人帶來快樂,因為選擇是有風險的,會錯。有人說,不丹人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不丹人不爭名逐利,將所有東西劃一化,就沒有人有佔先的甜頭。不丹人故意放棄選擇權,知足常樂 -- 也可以說是認命。明星豪華婚宴說明幸福是需要自己爭取的,與不丹人的生活態度相映成趣。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蝙蝠俠情意結

在芸芸電影世界的超級英雄,蝙蝠俠在觀眾心目中,擁有一個特殊的地位。

我們都相信自己有某種勝過別人的才能,可是,受制於客觀現實環境,沒有機會盡情發揮。另外,我們對現實社會都有不滿,認為有不公平的地方,可惜,也是因為現實的種種原因,我們沒法靠個人能力糾正不平的事情,惟有默默忍受。

如果可以發揮個人所長,同時,亦可以將自己能力改變社會,伸張公義,是一件痛快的事。在現實世界做不成英雄,走進戲院,看超級英雄電影,將自己代入他們的世界,觀眾至少可以幻想自己飛簷走壁、警惡懲奸,做90分鐘的蓋世豪俠。

冷靜頭腦有理財策略

超人、蜘蛛俠和蝙蝠俠電影,都可以為觀眾帶來以上的心理慰藉。唯一令蝙蝠俠成為強中之強,成為長拍長有的票房保證因素有很多,最重要是觀眾的代入感。超人會飛及蜘蛛俠曉吐絲,都有異於常人的能力,與普羅觀眾有一定距離,蝙蝠俠本身沒有特異功能,靠的是機警冷靜頭腦、先進武器,而令他擁有這兩項優勢的,日勤認為,是蝙蝠俠的個人理財策略。

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蝙蝠俠已達到「財務獨立」,身家達到一定水平,即使不用上班,已足夠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子女學費等。達到「財務獨立」,你可以即時退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甚麼事也可以。蝙蝠俠選擇了穿得有型有款,晚間出動去警惡懲奸。

蜘蛛俠在日間要應付正職,擔心月底沒有錢交租,連蜘蛛戰衣也要自己拿去洗衣店。超人也好不到多少,同樣要為口奔馳。如果比較三位超級英雄的戰鬥力,沒有人有答案,難道有錢一定好打些?日勤不敢講,不過,無後顧之憂,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總較憂柴憂米的,做得更投入,更專業。何等投入,何等專業? 看蝙蝠戰車的懾人氣勢就知。

現實中,我們都有自己的願望,未至於蝙蝠俠的那麼偉大,可能是開咖啡店、花店、環遊世界、研究學問或建立自己的生意等,也可能比得上蝙蝠俠的使命感,例如從事政治工作。大前提同樣是,要達到「財務獨立」,而要達到這目標,需要長時間地累積財富,可能要到十年、廿年甚至更長時間。

財務獨立享受人生

看蝙蝠俠,可以暫時紓解期盼,看這位「財務獨立」的英雄如何盡情享受人生,每集蝙蝠俠電影都大賣的原因,可能與這個「蝙蝠俠情意結」有關。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我請客、你埋單

近日面對財政困難的美國兩大按揭貸款機構─房利美及房貸美,是30年代的產物。當時美國經歷經濟大蕭條,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不惜大興土木以增加職位。在一系列所謂「新契約」政策中,有一項旨在促進中小型銀行貸款流通量,就是日後「兩房」的法律基礎。

「兩房」成立原意單純。可惜在過去70年,她們受政治因素影響,不斷擴大規模和權限,包括在二次大戰後,負責為退征軍人安排居所,至2004年總統大選,布殊提倡低收入人士上樓計劃。兩間按揭貸款機構也扮演重要角色。

納稅人士津貼置業人士

「兩房」的主要業務,是將住宅按揭「證券化」,即是將銀行的按揭應收賬重新包裝,再售予投資者,作用是將銀行的放貸風險,轉移到大量投資者身上。

有別於其他從事相同業務的公司,「兩房」擁有半官方身份,美國政府為她們提供信貸額,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長期以來公眾有個錯覺,就是政府為她們發行的按揭證券作擔保,而這個美麗的誤會,為兩房的證券嬴得較低的利率,和較高的信貸評級,以致置業者的置業成本也得以降低。這看來是件好事,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對置業人士的津貼,要由納稅人士來付鈔。

「兩房」以上的優勢,加上其他政策優惠,例如利得稅寬免, 為她們搶佔了全美半個住宅市場。正因為「兩房」的規模大得令政府不敢讓她們倒下,這個「too big to fail」的理論,反過來更強化了政府擔保兩房證券的期望,造成循環效應,令她們更有信用、業務增長更快。

豁免披露 缺乏監管

可惜,這兩個半官方的機構,雖然為上市公司,因獲得豁免而無須披露財務狀況,缺乏公眾監管渠道,幾年前,爆出數宗醜聞。為了爭取更佳回報,「兩房」除了原來的經手角色,90年代開始,畀自己「坐盤」,投資自己發行的證券,初期確實為「兩房」帶來甜頭,但長遠下去,卻增加了「兩房」的質素風險。據聞造數醜聞,就是與這個有關。

面對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無論是公司投資,還是別人投資,也沒有太大分別。到今日全美金融市場風聲鶴唳的地步,擔保一樣是由政府來做,即是納稅人來承擔。更甚是華府日前宣佈支持「兩房」,無論是直接買入股票,還是將「兩房」賬目納入政府賬目,都會削弱美元的價值。美元貶值會令持有美國資產的投資者,和與美元掛勾的地方人民損失。

政客提倡人人有自己的物業,利用「兩房」實行「我請客、你們埋單」,只要這個「你」所包括的人數夠多,每人分擔的成本變得很少,就沒有人會激烈反對。反而可能嬴取既得利益者的選票。可能政客們也沒有想過,當初的便宜釀成今日的禍害。不過,他們應該明白,政府的干預即使是出於善意,仍有可能像雪球般愈滾愈大,不可收拾。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退休怕屈機

有一個魔術籃子,你放10隻雞蛋進去,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從籃子取回一隻雞蛋,在正常情況下,你最多能取十次,不過這個籃子具有法力,將雞蛋變多,這樣你一邊取蛋,籃子一邊生蛋,籃子的雞蛋便源源不絕,取之不盡。這大概是個騙人的魔術,不過,對此堅信不移的亦大有人在。

今年初,美國有一班前柯達公司和施樂公司的工人,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的兩位基金經理,在幾年前誤導他們將退休金投資在其管理的基金上。這班工人踴躍認購的主要原因,是基金經理告訴他們,每年都可以提取本金的10%,亦無損本金運作,只要他們的退休金達到一定金額,每年提取的款項,就足以應付生活開支,他們便無後顧之憂,可以提早退休上岸。

巨企投行相配合

柯達和施樂,分別在業務上面臨巨大的挑戰,柯達生產的菲林,逐漸被數碼記憶體取代,成為儲存影像的主流工具;而施樂發明的影印機,又敵不過日本生產的廉價仿製品,因此,兩間巨企早有計劃大幅裁員。投資銀行的服務,其中包括協助顧客提早退休,正合柯達及施樂的心意。於是乎,公司准許投資銀行,到員工工作間開辦研討會,推銷投資產品。

企業和投行雙雙受惠,卻苦了員工。有退休員工因為投資回報未及預期,惟有定期透支本金,以致本金縮水,現在結餘只夠應付一至兩年的生活開支,惟有重新找工,但由於已找不到以往專長的工作,只有從事低技能性質的行業,生計大受影響。

合適的退休計劃,可以讓退休人士安享晚年,不過在激烈的環境下,基金經理爭取潛在客戶,讓他們誤以為,資金管理能力出眾,帶來更優質的退休生活,於是,便傾向容許客戶,提出多點現金。

波幅累死人

根據美國股市長期歷史回報是10%,如果基金努力爭取好成績,基金每年回報達到10%或以上,扣除手續費後,提取10%現金而無損本金,理論上是可行的。可惜,投資表現往往並非一帆風順,股市的長期回報,只是在過往幾十年來的一個平均數而已。幾年來的回報變化可以很大,基金投資的回報波動就更大。一旦遇上熊市便連蝕幾年,而客戶又在期間提取現金的話,幾年後本金所餘無幾,可想而知。

對於重視長期回報而低估短期波動的殺傷力,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是如果你要涉水過河,只知道河水的平均深度,而不知道最深的程度,你最好不要冒險過河。

是當大批不幸的退休人士大舉重投人力市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即使找到工作,也被迫接受低薪酬待遇,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樣,工人有被人「屈機」的感覺,提出訴訟可以理解。可是投資銀行家也不是子,大概一早有後,就是一大堆免責條款和風險披露,在認購基金之前,工人應該已經過目。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好「器」在後頭

軟件公司微軟,似乎對收購雅虎志在必得,繼銀彈戰術不果,日前又提出要求股東撤換董事,實行應外合,非奪取這間網站及搜尋服務商不可。

微軟收購雅虎,是為了提升自己在網上搜尋服務的競爭力。雅虎這方面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谷歌,而現時谷歌的市值大約1700億美元,是雅虎的5倍,不過相對微軟,卻只有其市值三分之二。谷歌在搜尋服務方面,一直辦得較雅虎成功,這亦反映在股票值價上,令收購谷歌涉及的成本遠較雅虎高,要不然今日微軟窮追猛打的對象,應該是谷歌而並非雅虎。

錯失殲滅對手的良機

對於雅虎來說,谷歌看來是遙不可及的競爭對手。其實在10年前,雅虎有機會輕易收購谷歌,將其優越的搜尋技術據為己有。

當時還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就讀博士課程的兩位谷歌創辦人,建立了一個了不起的搜尋器,希望出售擁有權套現。他們親身向雅虎叩門,可惜雅虎拒絕,結果雅虎錯失殲滅對手於微時的良機。

雅虎老貓燒鬚的原因,據報與其經營理念有關。有別於谷歌一步到位的搜尋過程,雅虎當時的搜尋,是以分類形式進行。雅虎用家需要通過一層層的類目,以收窄搜尋範圍,最後才取得結果。這種抽絲剝繭的動作,除與其處理互聯網的龐大資料庫的技術有關之外,也是雅虎的經營策略 ─ 延長用家逗留在雅虎網站的時間。

當時,搜尋服務賺不了錢,雅虎的網站收入,須靠搜尋器周邊的服務﹑主要是與網站內容相關的廣告服務來維持。用家逗留在其網站越久,發現和使用這些服務的機會亦越大。谷歌快捷的搜尋,讓用家匆匆而去,雅虎認為,雖然有利用家,但抹煞了太多網主的商機。

篩選服務供應短缺

誰料谷歌今日的商業價值,正是來自其搜尋器?

網上資訊氾濫,資訊又可以輕易複製,資產的值價近乎零。售賣內容以及相關的廣告網站經營困難,谷歌選擇專注於其專長─搜尋功能,而幸運的是,面對氾濫的資料,處理資料便變成樽頸,成為有價值的地方。

科技的進步令我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豐盛,無論是購物還是投資,可以選擇的產品和服務種類,與日俱增。激烈競爭令產品和服務供應商面對盈利壓力,相反,搜尋業務更有價值,因為在芸芸的產品及服務中,為客人揀選最適合個人需要的,這類服務正是市場供應短缺的地方。

谷歌搜尋器主要應付資料,而資料相比在經濟上無限的選擇項目,資料是冰山一角,搜尋業只是剛剛開始。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不如「全民基金」

不如這樣,政府成立一個投資基金,供全港市民認購,這個「全港市民投資基金」,投資在一籃子的股票,由金管局負責管理,旨在為市民爭取豐厚又穩定的回報。

個人投資者投資股市,缺乏資本實力和專業分析支援,普遍被認為,遲早成為國際投資大鱷的點心。如果放棄個人投資,購買一般銀行及投資銀行所管理的基金,又怕回報被手續費和管理費蠶食後,所餘無幾。

「全民基金」看來很吸引,市民資本集腋成裘,共同進退,有能力牽動市場去向,而資產規模夠大,便可以聘請最優質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擁有強大資本實力和人才,這隻港產大鱷自然有能力抗衡國際大鱷。

這樣一來,證監會可以省卻很多教育「羊生羊太」的廣告宣傳費用,二來,羊生羊太買了「全民基金」,自然不用道聽途說去冒不必要的風險。

政府甚至可以考慮立法,法制要求每個投資者,將其股票資金中的一個固定份額,例如五成,投資在全民基金上,以減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看來「全民皆股」變成「全民魚翅撈飯」指日可待。

「全民基金」還有一個好重要的功能,就是救市。其邏輯大概是這樣:政府在各區設置消防局,在沙灘設有救生員,股民有難誰拋個救生圈來呢?「全民基金」在股災時,瞓身入市,保障「公眾利益」。

說起「公眾利益」,「全民基金」也能買入一些具戰略意義的資產,例如港交所(388)和電盈(008),還有電力公司、銀行及主要商業地段。這些資產具重大經濟和國防安全功能,交易所落在外國人手中,固然可能斷香港米路,某座中環大廈如果由恐怖分子接收,後果亦是不堪設想。

身救市自身難保

等一等,如果買入這些戰略資產,為了不讓私人企業剝削公眾利益,最好連相關的商業夥伴,例如他們的供應商,包括煤礦及設備供應商,也同樣入股,這樣一來,所謂戰略資產的目標名單,便變了沒完沒了。

還有,「全民基金」救市的問題是,如果耗盡彈藥之後,大市繼續插水,「全民基金」自己也變了大閘蟹,到時誰來救「全民基金」?

資金取自納稅人

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全民基金」限於其規模龐大,對個別股票的持股量會很高,換馬困難,只適宜長線持有的投資方式,而且因為上述政治因素,隻隻股票都要入股,回報偏向與大市同步,很難有突出表現。個人投資者的資產增值,變得沒有驚喜。

最後,與大鱷抗衡亦不容易。所謂國際大鱷,之所以成為國際大鱷,是經過與云云大鱷無數戰鬥,脫穎而出的結果,大鱷平均死亡率很高,「全民基金」也面對同樣的死亡率。

日漸興旺的國家主權基金便是類似「全民基金」,更不幸的是,主權基金拿的資金是納稅人的錢。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波鞋歲月

三十年前,雄霸全球品牌運動服裝市場的德國Adidas,沒有想過,當時寂寂無聞的美國品牌Nike,會在短短幾年間,挑戰其一哥地位。

Adidas在戰後崛起,幾十年以來與屬同一個家族的Puma爭一日之長短,兩家公司初期在波鞋的製作技術上,較其他品牌優勝。在市場推廣方面,Adidas成績較Puma為佳,簽下許多體壇明星,豈料美國後起之秀Nike才是Adidas的真正對手,而Nike的市場推廣,更打開新戰場──電視廣告。

一直以來,波鞋的消費群是運動員,人們只有做運動時才會穿波鞋,而運動又未普及。電視廣告這類大眾宣傳,並不適合。不過,八十年代初,美國人開始將波鞋,當成日常便服時裝的一部份。

這個趨勢,可能由緩步跑的潮流開始。Adidas總部的德國設計師,對美國人這個新玩意大惑不解,德國人也有習慣緩步跑的,但多是在山徑泥路上進行,而美國人則在街道石屎地上跑,而設計師認為在硬地上跑步,對膝頭和腳踝的消耗很大,不知如何設計合適的波鞋。

錯估市場 難收失地

另一方面,Adidas為了迎合波鞋當作「行街鞋」這個趨勢,打破公司傳統,設計了多個系列的輕便鞋。Adidas此舉偏離本業,進入一個自己完全沒有優勢的領域,結果產品不倫不類,市場反應冷淡。Adidas抓錯了方向,忽略了Nike的波鞋熱賣的原因,其實就是它是波鞋。

雖然Adidas所贊助的運動員,贏得獎牌最多,但時移世易,這已經不重要,因為Nike鋪天蓋地的電視宣傳,已令消費者對其產品趨之若鶩。

八十年代中期,Adidas已經喪失了市場地位,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由第一位跌至第四位,與Nike從後趕上的,還有英國品牌Reebok和美國老牌子Converse。

Adidas以產品質素自居,其設計師今日回想起當年取笑新丁Nike的質素差劣,應該會感到後悔。

內地市場 潛藏危與機

事後孔明容易,而處身其中,面對未知的未來,決策並非紙上談兵,惟有好老土地總括──市場千變萬化,適應不來的連巨企也要退下。Adidas還算好,Puma在八十年代末期更陷入了財務危機,以至控股權易手。

今日的中國波鞋及其他消費品品牌,就像當年的Nike,面對一個大又新的市場,當中的特質和發展方向,連現有的國際成功企業也摸不清。內地消費者的習慣,對全球消費模式,將帶來根本性的轉變,這種轉變可能為中國品牌,帶來超乎想像的商機。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維園才子 師奶股神

聽收音機,日勤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就是電台的兩類受歡迎節目──時事和財經,雖然同樣接受聽眾打電話參與,但形式截然不同。

時事節目中,打電話進去的聽眾,多充當時事評論員角色,就政府施政及高官言行,以至國家大事高談闊論,例如:某某高官應該下台,節目主持人亦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時事財經各有難度

財經節目卻沒有這般好玩,聽眾打電話是尋求投資意見,「那隻股票值得買呢?」「買了某某股票,至今股價跌了不少,該怎麼辦呢?」聽眾的角色像學生向老師討教,主持和兼任客席主持的投資專家的地位祟高,成為聽眾的救星。

時事節目是互動交流的,聽眾各抒己見,有時甚至拳來拳往;財經節目是一言堂,聽眾害羞得多問一句,也怕會浪費專家的時間似的,為甚麼有這個差異呢?

一般人認為,財經是一門艱深的學門,對數學邏輯推理的要求很高,只有專家才懂。難道是時事分析就人人皆曉?日勤並不認同。時事分析需要對歷史、政治、社會及經濟等,有多方面的了解,對講者是一大考驗,分析時事和財經各有難度。

既然不是知識上的分野,時事和財經節目的形式各異,是否反映言論自由有高低?電台有責任保障市民,表達對政治不滿的權利。至於市民對投資市場的看法,則不屬於言論自由須保障的範疇,對嗎?

日勤又不同意。我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圍繞股票多於時事,這說明我們享受談股的自由,不下於談時事的自由。實際上,財經資訊的流通,對市民的利益很重要。

單向對話易變盲從

既然與難度和言論自由無關,節目的形式差異,是另有原因吧?專業評論員分析時事太沉悶嗎?這視乎你對時事的關心程度,如果其關心程度不下於股市,那應該不介意知道多一點細節。聽眾分析股市,太容易誤導其他人嗎?日勤認為,聽取多方面的意見,較盡信專家為佳。

時事和財經節目的形式差異,日勤認為根本是過時的。反映我們固有的錯覺,誤以為講政治維園亞伯也懂,評財經就非找專家不可。這樣貶低了政治工作的專業化,輕視認真的政策研究,政府制定政策時,變得隨風擺柳。

另一方面,過份推崇財經專家,等於收窄言論渠道,教授式的單向對話,缺乏針鋒相對的討論,令群眾容易變得盲從,而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是投資大忌。

如果有節目,是專門讓聽眾談股論市,應該會很精彩。事實上從網上討論區看,投資能手比比皆是。扭開收音機,日勤希望聽到更多維園才子和師奶股神的聲音。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