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佑威股東的不幸

便服零售商佑威宣布結業,其股東可能血本無歸,為投資者帶來什麼啟示呢?

第一,我們對必需品的概念 -- 消費品一般分為必需品及奢侈品兩類,便服一向被視為必需品之中的必需品,沒有人可以一天不穿衣服,而衣服之中,便服更為基本。經濟不景氣下,消費者可能減少飲酒及唱歌,但必需品總是要用的。

全球金融危機對本港零售業打擊有多深呢?影響有多快現形?政府的零售數據滯後,暫時未能提供答案,不過舊紀錄顯示,在經濟不景下,衣服類這項所謂必需品,是零售業的重災區之一。2003年3月沙士疫症期間,全港消費品零售銷量較去年同期下跌近4%,衣服類銷售就下跌14% -- 必需品並不等於必買品,因為消費者可選擇穿著放在家中櫃桶那些。和衣服一樣,電器也是必需品,而又不是必買品。泰林結業可能也與經濟不景有關。相反被視為奢侈品的煙酒類,在淡市時,銷量有一定保證。無論你喜不喜歡,對很多人來說,煙酒是必買品。

佑威結業的第二個啟示,是所謂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會計制度將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多為現金、應收賬和存貸;非流動資產多為物業、機器和設備。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其資產容易出售套現。根據截至3月底的公司年報,佑威的流動資產有16億元,是流動負債 -- 即將到期的負債 -- 的兩倍,這個倍數較一般上市公司為高,顯示佑威財務狀況表面上穩妥。在理論上,即使債務到期,銀行追收債務並威脅清盤,佑威只需出售其流動資產套現,足以應付還款有餘。可惜,佑威的流動資產,流動性並非理論般高,當中有4億港元是「預先付款和按金」,年報沒有解釋其細則,相信是為某新發展項目之用,佑威無法償還銀行短期債務,日勤相信,正是這筆錢阻礙周轉。再看,去年同期「預先付款和按金」只有1億港元,如果將這項賬目剔出流動資金之列,公司資產流動性便大減。

最後,提起倒閉,可能你會想到連年虧損的公司,佑威卻不然。相反,年報顯示,其營業額在過去三年翻一翻,經營溢利亦同時增加五成。估威已建立相當知名度品牌,加上擁有專利的納米技術,應用在自己的產品上,改善布料的功能。牌名加技術,確實難得。而且近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看來不像是要結業的公司。事後孔明,可以這樣說:公司增長迅速,管理層野心太大,投資過急,導致周轉不靈。不過,老實說,全球信貸市場面對百年一遇的危機,沒有人預料得到。佑威管理層估不到,銀行也一樣。投資者閱讀年報,數字大概亦沒有問題,但在危機中,銀行一定要錢,估威資產恰巧不能套現,銀行於是將之清盤。股東損失,甚為不幸。

1 則留言:

N/A 提到...

好一句必需品不是必買品 !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