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隱形救兵

美國政府宣佈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 包括成立公司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華爾街以至全球股市全面急升,也許,財長保爾森與一眾官員開香檳慶祝,不過,他們更應為此擔心,大反彈證明市場上原來擁有龐大購買力,一直潛伏等待機會入市,在這場華府與華爾街的角力戰,華府看來讓步太多。

對於華府救市,普遍傳媒少有批評,原因大概是輿論都接受官方所宣揚的「too big to fail」,或者是「too connected to fail」的邏輯,意思是企業規模大至不容有失,或者其涉及利益之廣,至不容有失。這個邏輯聽來簡單易明,令人聯想到銀行擠提,甚至保險費全失等驚嚇場面。即使事件發展未必非黑即白,但是在這個危險關頭,很多人寧願放棄質詢,一切順應政府領導。畢竟,他們相信政府掌握的資訊較自己多。03年美軍攻打伊拉克,之所以受到美國人支持,皆因911慘劇後,美國人失去理智,盲從政府領導,任由總統喬治布殊愚弄,而成就他的政治目的。

到今天,美國政府提供不到任何有力證據,證明市場非救不可。幾間大型金融機構面臨倒閉,已足夠為人民帶來無限想像空間。可知道,美國國際集團、房利美及房貸美,經營不善已早有可尋,找政府做水泡,可能是因時制宜。至於幾間大型投資銀行,風險自負,更是無話可說。令人擔心的是,信貸網絡因某機構倒閉,所造成的骨牌效應,令投資者卻步入市。

信心危機風險存在,但銀行同業隔夜拆息和股市表現,都遠不及歷史性的危急水平。倫敦銀行同業拆息,曾高見6%,為01年以來最高,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高位回落約25%,回到06年水平,這都顯示政府救市前市況波動,但遠較任何稱得上為災難的情況溫和,政府卻做出幾近前所未有的干預。

日勤相信,如果政府堅拒干預,市場是有足夠趁低吸納的投資者支持的,證據在那呢?證據就在那頭應吠而不吠的家犬── 政府一宣布救市,市場的愁雲慘霧一掃而空,原來不動聲色的資金大舉入市。這批靜待趁低吸納的資金,即使政府不入市,資金也會進來,「海嘯」雖猛,還未測試這個隱形堤岸。

在這場博弈,政府希望銀行家自救,避免道德危機,而銀行家希望政府出手,搭其順風車。現在看來,兩方高下立見,銀行家一早看穿政府的底牌──「too near election to fail」。現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日期太近,以致不容有失。

沒有留言: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