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香港「虛線化」

對港人追求改善生活,日勤的一些觀點可綜合如下:

一)香港貧富懸殊是社會發展、人口老化和全球一體化的結果,社會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同等富有,但能為自己的前途奮鬥,應該是每個人可享有的權利。政府應確保人人得有追求改善生活的機會。

二)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為金融業,而金融業有能者居之,晉升機會較着重血統的家族生意為公平。

三)發展金融業是雙刃刀。金融從業員有機會向上爬,不過由於金融業門檻高,跨不到進去的人,改善生活始終困難。

對專業過份信任

四)近年各行各業崇尚專業,增加了進修課程、考試和資歷評審,通過以上種種才獲得執業牌照。這種對專業的要求,好處是保障業內人士的飯碗,但壞處是各行業豎立壁壘,造成「雙白線」現象。馬路上行車不准轉線,駕駛者不能選擇較暢通的路線前進。打工仔和創業者就如駕駛者在雙白線路上一樣,面對困境。

五)除少數職業如醫生和律師,大部份的職業,包括金融,是實踐重於理論的,專業資格對提升工作表現,效用不大。社會上凡事講求專業,反而有反效果 ──人們對專業過份信任,和專業人士的過份自信,造成鹵莽的行為。美國長期資本管理(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事件便是一例。

六)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在1987年股災當日,亦未知大禍臨頭,是一例子說明,人們公認的權威不是超人,亦非先知,連格老在其自傳也顯然沒有對自己有這種超乎現實的期望。這樣,有誰能制訂能令專業人士超人一等的「專業規章」呢?

既然專業資格對工作表現實際幫助不大,而徒添人們轉行的障礙,日勤認為香港應該去除「雙白線」的經濟環境,將之「虛線化」──由在職培訓取代「為文憑而讀」的進修課程和考試,降低各行業入行門檻,讓人可以因應社會的變遷,而輕易轉行,在「虛線」路上靈活轉線,平步青雲。

在職培訓取代文憑

日勤有個弟弟,是一個上進的青年,閒聊間,得知他希望通過進修,有朝一日出人頭地,試問做哥哥的,怎能說不支持呢?理直氣壯地指出進修的不是,不近人情地潑冷水,會打擊青年人的意志,日勤再有道理,也說不出口。惟有希望社會觀念逐漸改變,由注重形式,回歸實事求是,而政府政策也相應配合。

呼應月前「對快樂的追求」的題目,寫了8000字之後,日勤來一個簡單的結論──掃除人與人之間先入為主的偏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而金融業有能者居之,晉升機會較着重血統的家族生意為公平"

--但統領金融業的頂層、背後實業支撐以至最大的資金,仍然緊握在某些大家族手中,貴族通婚,細叔伯拉關係,仍是主流。金融業的中低層從業員,或者是有能者居之,但是他們再升都只能是打工仔,上面仍有道很厚的玻璃天花板。

或者我們應該問:為甚麼公司不打算做在職培訓?情況是,跳槽、互相出賣、自己顧自己實在非常普遍,三個月我教識你,第四個月你就因為別家公司多一百元人工而轉過去,公司的在職培訓成了嫁衣嫦,師徒制崩潰,教曉徒弟無師父,為何要幫別人培訓人才?結果,人人自己顧自己,是自我增值而不是公司替員工增值,責任完全落到個人身上,想學就自己掏腰包去讀書。

曾聽過有上司這樣罵:這裡不是學校,請你回來是要你做做做到斷氣為止,想讀書就滾回你的大學吧!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