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波鞋歲月

三十年前,雄霸全球品牌運動服裝市場的德國Adidas,沒有想過,當時寂寂無聞的美國品牌Nike,會在短短幾年間,挑戰其一哥地位。

Adidas在戰後崛起,幾十年以來與屬同一個家族的Puma爭一日之長短,兩家公司初期在波鞋的製作技術上,較其他品牌優勝。在市場推廣方面,Adidas成績較Puma為佳,簽下許多體壇明星,豈料美國後起之秀Nike才是Adidas的真正對手,而Nike的市場推廣,更打開新戰場──電視廣告。

一直以來,波鞋的消費群是運動員,人們只有做運動時才會穿波鞋,而運動又未普及。電視廣告這類大眾宣傳,並不適合。不過,八十年代初,美國人開始將波鞋,當成日常便服時裝的一部份。

這個趨勢,可能由緩步跑的潮流開始。Adidas總部的德國設計師,對美國人這個新玩意大惑不解,德國人也有習慣緩步跑的,但多是在山徑泥路上進行,而美國人則在街道石屎地上跑,而設計師認為在硬地上跑步,對膝頭和腳踝的消耗很大,不知如何設計合適的波鞋。

錯估市場 難收失地

另一方面,Adidas為了迎合波鞋當作「行街鞋」這個趨勢,打破公司傳統,設計了多個系列的輕便鞋。Adidas此舉偏離本業,進入一個自己完全沒有優勢的領域,結果產品不倫不類,市場反應冷淡。Adidas抓錯了方向,忽略了Nike的波鞋熱賣的原因,其實就是它是波鞋。

雖然Adidas所贊助的運動員,贏得獎牌最多,但時移世易,這已經不重要,因為Nike鋪天蓋地的電視宣傳,已令消費者對其產品趨之若鶩。

八十年代中期,Adidas已經喪失了市場地位,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由第一位跌至第四位,與Nike從後趕上的,還有英國品牌Reebok和美國老牌子Converse。

Adidas以產品質素自居,其設計師今日回想起當年取笑新丁Nike的質素差劣,應該會感到後悔。

內地市場 潛藏危與機

事後孔明容易,而處身其中,面對未知的未來,決策並非紙上談兵,惟有好老土地總括──市場千變萬化,適應不來的連巨企也要退下。Adidas還算好,Puma在八十年代末期更陷入了財務危機,以至控股權易手。

今日的中國波鞋及其他消費品品牌,就像當年的Nike,面對一個大又新的市場,當中的特質和發展方向,連現有的國際成功企業也摸不清。內地消費者的習慣,對全球消費模式,將帶來根本性的轉變,這種轉變可能為中國品牌,帶來超乎想像的商機。

沒有留言: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