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不如「全民基金」

不如這樣,政府成立一個投資基金,供全港市民認購,這個「全港市民投資基金」,投資在一籃子的股票,由金管局負責管理,旨在為市民爭取豐厚又穩定的回報。

個人投資者投資股市,缺乏資本實力和專業分析支援,普遍被認為,遲早成為國際投資大鱷的點心。如果放棄個人投資,購買一般銀行及投資銀行所管理的基金,又怕回報被手續費和管理費蠶食後,所餘無幾。

「全民基金」看來很吸引,市民資本集腋成裘,共同進退,有能力牽動市場去向,而資產規模夠大,便可以聘請最優質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擁有強大資本實力和人才,這隻港產大鱷自然有能力抗衡國際大鱷。

這樣一來,證監會可以省卻很多教育「羊生羊太」的廣告宣傳費用,二來,羊生羊太買了「全民基金」,自然不用道聽途說去冒不必要的風險。

政府甚至可以考慮立法,法制要求每個投資者,將其股票資金中的一個固定份額,例如五成,投資在全民基金上,以減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看來「全民皆股」變成「全民魚翅撈飯」指日可待。

「全民基金」還有一個好重要的功能,就是救市。其邏輯大概是這樣:政府在各區設置消防局,在沙灘設有救生員,股民有難誰拋個救生圈來呢?「全民基金」在股災時,瞓身入市,保障「公眾利益」。

說起「公眾利益」,「全民基金」也能買入一些具戰略意義的資產,例如港交所(388)和電盈(008),還有電力公司、銀行及主要商業地段。這些資產具重大經濟和國防安全功能,交易所落在外國人手中,固然可能斷香港米路,某座中環大廈如果由恐怖分子接收,後果亦是不堪設想。

身救市自身難保

等一等,如果買入這些戰略資產,為了不讓私人企業剝削公眾利益,最好連相關的商業夥伴,例如他們的供應商,包括煤礦及設備供應商,也同樣入股,這樣一來,所謂戰略資產的目標名單,便變了沒完沒了。

還有,「全民基金」救市的問題是,如果耗盡彈藥之後,大市繼續插水,「全民基金」自己也變了大閘蟹,到時誰來救「全民基金」?

資金取自納稅人

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全民基金」限於其規模龐大,對個別股票的持股量會很高,換馬困難,只適宜長線持有的投資方式,而且因為上述政治因素,隻隻股票都要入股,回報偏向與大市同步,很難有突出表現。個人投資者的資產增值,變得沒有驚喜。

最後,與大鱷抗衡亦不容易。所謂國際大鱷,之所以成為國際大鱷,是經過與云云大鱷無數戰鬥,脫穎而出的結果,大鱷平均死亡率很高,「全民基金」也面對同樣的死亡率。

日漸興旺的國家主權基金便是類似「全民基金」,更不幸的是,主權基金拿的資金是納稅人的錢。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I dont think your suggestion is politically correct because it kills the current circulation.

The general public are sheeps which mainly serve with the purpose of feeding the "big crocodile" without sheeps' acknowledgment.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s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ich assist these big crocodile without scaring the sheep away.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