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Everyone is Number One

奧運聖火傳遞儀式波折重重,火炬手途經的多個地方,遭示威者阻攔,在巴黎,示威者企圖將火炬撲滅,護衛被迫將火炬更被迫暫時弄熄,令主辦單位尷尬不堪,公眾嘩然,日勤首次認識到,奧運聖火一旦在途中消滅,傳遞是可以繼續,而無須回到雅典重頭開始的。究竟為何發生激烈示威?是中國特別乞人憎?抑或示威人士越來越激進?

北京政府處理西藏問題的手法,以及對蘇丹的外交政策,具爭議性,但日勤認為,每個大國在其政策及外交上,也有值得爭議的地方,如果不是中國,換轉是美國或俄羅斯主辦今屆奧運,各地示威規模相信不遑多樣。是示威者比以前激進嗎?又不盡言。街頭抗爭的歷史,源遠流長,再激進再流血的事件也有發生。

互聯網動員力強

從事件的發展可見,示威者對中國政策的反應敏捷,及其動員能力以至跨地區性,實屬罕見。日勤認為,這個現象與互聯網的普及有關。互聯網的普及,減輕了資訊轉遞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搜尋「志同道合」者的成本,「志同道合」通過網上搜尋器,網誌以及討論區,很容易聯繫起來,並組織成政治力量。這個好處除了在商業營運上大派用場外,在商業以外的合作活動,將會影響深遠。

全球一體化,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同時亦打破了國與國作為政治理念的代表個體。試想,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你從電視看到西藏的衝突,你可能對藏人感到同情,與家人討論一下,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做。在那時代,國家成為爭取及維護其價值的牽頭者,領導人民去表達意見,於是在以往的奧運,遭國家杯葛時有發生,例如在冷戰時,美國和前蘇聯便先後互相杯葛。

奧運以國為單位

今日,既然互聯網已提供足夠的動員力,國家的牽頭人角色重要性大減。這樣,影響有兩方面:一方面,一個國家之內可以容許持相反意見的人各自表白。否則,國家牽頭,行動一至的話,總會冷落了一部分人,比方說,美國全面杯葛北京奧運,能滿足希望維護人權的美國人,但同時難免令支持奧運的美國人失望。另一方面,當杯葛可以在個人的層面進行,參與奧運的國家,對人民的代表性便降低。

除了政治力量在各國自由組合,全球化亦令人口遷移,文化交流,民族和文化在各國融和,例如示威者中有移民法國的藏人,也有信佛教的英國人。在奧運比賽上也一樣,各屬於不同民族的選手們,可能代表同一個國家,而共同奉行同一個文化的選手們,又可能分別代表不同的國家。

國際奧委會指,示威者挑戰奧運的共融精神。日勤想,示威者對奧運的更大挑戰,是以國家作為參與單位,所賦予這個運動會的代表性。

3 則留言:

N/A 提到...

我好認同如果今次奧運由美國主辦也會在各地有很大規範的街頭抗爭,只係反對者有支持藏獨者變成反戰者。

俄羅斯是否因為處理高加索地區反政府勢力而會引起示威呢 ? 還是其他原因呢 ? 是否假設如果俄羅斯主辦奧運,反政府份子也會學西藏迫使政府鎮壓來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呢 ?

Brian 提到...

聖火傳送弄至如此境地,有兩大啟示:

一.中國的軟實力(soft power)遠遠落後於硬實力(hard power),中國的制度、價值觀及文化仍然被外界視為落後、充滿負面色彩。國家領導人應該有所啟發,了解到現時改革路線的局限。

二.西方社會今次的抗議行動實在略嫌過火,事件已嚴重破壞中國人對外國的觀感,激化仇外、對立情緒,對中國與歐美的長遠關係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匿名 提到...

巴林,多謝你的留言,正如文中所說,我想大概會是差不多。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