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拍檔陸日勤一連兩日介紹了兩本經濟學著作,我也來湊熱鬧,推介一本雖然出版了十年、但卻絕不過時的重量級巨著。
大炒家索羅斯無人不曉,但相信大部人只知道索羅斯在股巿呼風喚雨的故事,卻不曉得他其實是一個學貫中西的思想家。
多年來,香港社會不時出現「政府干預VS自由巿場」的爭論,這些老掉大牙的討論,幾乎每年都出現一次。與其浪費時間看那些口水式評論,一匡建議大家看看索羅斯在1998年出版的著作《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書中就有一段有關政府與巿場的精彩議論。
要平衡政治與市場
索羅斯認為,自從列根及戴卓爾夫人在80年代推動私有化以來,「巿場原教旨主義」便成為全球的主導意識形態。人們相信巿場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反對任何政府干預。索羅斯指出,共產主義消滅了巿場,而將集體控制強加在經濟活動上,固然是錯誤;但如果我們因此就走向另一個極端,盲目信奉「巿場原教旨主義」,則同樣犯了極大錯誤。索羅斯認為,我們需要在政治與巿場之間,取得合理平衡。
好一個索羅斯,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巿場原教旨主義」與「大政府主義」的共同盲點:就是以為單靠巿場或國家的力量,便可以解決一切管治問題。
一匡認為,從根本上而言,國家、巿場與社會,都是人類用以推動社會發展的三種不同工具(means),而不是目的(end)。因此,再去爭論政府干預與自由巿場孰優孰劣,根本沒有意義。
打個比喻,國家、巿場與社會就像工匠袋的槌仔、士巴拿及鐵鉗,是各有不同用途、互相補足的三套工具。有時我們會運用國家力量作出干預,彌補巿場不足(例如政府就食物安全進行管制)、有時卻透過釋放巿場力量來提高效率(例如政府在90年代開放電訊巿場)、有時則讓公民社會自我管理(例如讓法律、會計等專業自行處理業內事務)。但更多時候,是同時運用國家與巿場的力量解決問題(例如強積金便結合了國家管制及私人巿場營運)。
三工具各擅勝場
總之,國家、巿場與社會各有優劣、互相補足,都是不可或缺的管治工具,就如槌仔不能取代士巴拿、鐵鉗不能代替槌仔一樣。由此觀之,「巿場原教旨主義」和「大政府主義」的荒謬之處,就如分別鼓吹槌仔和士巴拿是萬能:槌仔除了可以用來揼釘外,還可以用來扭螺絲;士巴拿除了可以用來扭螺絲,也可以用來鉗東西!相信這些論調的人就算不是「Too Simple」,也是「Sometimes Naive」吧。
當然,怎樣或多少的國家干預才是適當、何時應該讓路予自由巿場等問題,相信永遠也沒有確實答案。畢竟,這根本就不是科學問題,而是一門藝術。
明乎此,就可以打破「國家干預VS自由巿場」的二分思維,在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務實地探討當前的管治挑戰,靈活地運用國家、巿場與社會三套工具解決問題,才是現代管治的關鍵。
一名出色的工匠,需要懂得如何運用槌仔、士巴拿及鐵鉗;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亦必須掌握協調國家、巿場與社會的管治藝術。不知道我們的政治家特首曾蔭權,是否已精通這套管治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