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I kill you later 舊酒新瓶

投資市場往往存在很多難以理解的東西。就以認股證為例,它其實與期權屬同一科,但論投資靈活性,它不能被沽空兼同時受制於莊家們出價,形成某些認股證存在不同溢價,致使很多投資者都有「估中亦冇獎」的經驗。相對而言,期權並沒該等限制,但在香港,認股證的交投卻反而比期權要多。

提起期權市場,大家可能會感陌生,認為這個投資工具涉及沽空而太過複雜,只適合大戶參與。事實當然並非如此,期權的策略包羅萬有,期權的參與者既能模仿認股證發行商發行股證,又能投機單邊市、牛皮市、先升後跌或牛皮一陣後再升等。只要能想得出的市況,期權都能部署。最重要的,很多所謂創新的投資工具,其實都是由期權演化出來。明白了期權的運作,對其他衍生工具和結構產品的掌握亦會較易。

未認清已損手

好似過去一年,私人銀行界大為流行的Accumulator(又稱I kill you later),其運作便類似期權。可憐的是,那些Acc的投資者連自己買甚麼亦未能弄清,便已輸得傷痕累累。

其實,Acc就等於一張合約,能讓投資者於指定時間(通常為一年)內,每日以低於合約訂明當天的收市價來買入指定數目的股票。該合約更會訂明,若股價其後升穿一個百分比,合約便會作廢。同時,若股價跌穿指定買入價,投資者便要買入雙倍數量的股票,直至合約完為止。以國壽為例,假設國壽股價是50元,一張Accumulator合約就會類似如下所列──

期限:一年
行使價:80%現價,即40
合約作廢價:105%現價,即52.5元(股價若在任何一個交易日高於此價,合約便作廢)
每日於行使價購買的股票數目:500股(如股價在行使價之上),1000股(如股價在行使價之下)

看到這兒,心水清的讀者應察覺到,Acc是銀行那些火箭專家舊酒新瓶,將認沽期權或ELN重新包裝的傑作,實際運作上,Accumulator類似沽空認沽期權,在最理想情況下,股價在合約訂明後一直牛皮,投資者便能收取最多的期權金,但歸根究底,這都是一個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的遊戲。理論上,這張Accumulator的最大回報是等於($52.5-$40)x 500股 x 247日=$1,543,750。而最大的風險,則等於($40-$0)x 1000股 x 247日= $9,880,000

先求知再投資

若然能正確認識Acc,它亦不是甚麼可怕東西,只不過是類似沽空認沽期權的投資工具。情況就似各投資銀行發行認沽證,只要以正股或其他衍生工具作適當對沖,減低股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從而賺取時間溢價,Acc亦可以是一有賺頭的投資工具。可惜,投資者往往一廂情願,賭市場單邊向上,結果事與願違,便將投行描繪成吸血彊屍,不理客戶死活。這種做法,既對投行不盡公平,亦對事件發展於事年補。

沒有留言: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