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李嘉誠的啟示


最近出席聚會,見到一名多年不見的舊同學阿牛。

阿牛人如其名,做事充滿幹勁。記得當年讀大學時,出身寒微的阿牛視李嘉誠為偶像,誓言要學習李超人,實現白手興家的「香港夢」。

我:「阿牛,咁耐冇見,環境如何?你間房係咪仲貼滿李嘉誠的海報?」

阿牛:「你唔好再提李嘉誠喇,佢已經唔係我偶像。」

我:「喂,你當年三句唔埋就大讚李超人,因乜解究依家離棄你偶像?」

阿牛:「唉,當年真係傻,以為香港大把發展機會,只要肯做肯搏,就會有機會出頭。出到來做野,先知香港今時唔同往日,依家除非你係做金融,否則都幾難發達。好似我咁打份牛工,日日做足十個鐘,畢業咁多年,都仲係得兩萬幾蚊人工。依家香港係有錢佬世界,有錢人可以炒股炒樓,大商家更可以壟斷巿場、上下其手。李嘉誠已經唔再係香港人的偶像,只係官商勾結的代名詞。」

政經氣候逆轉

回家途中,我反覆思量阿牛的說話,雖然他的講法略嫌偏激,但無疑反映了現時不少小巿民的心聲。

97年前,李嘉誠是香港人偶像,是因為當時的香港,被描繪成一個充滿機會的城巿,李超人白手興家的傳奇故事,標誌著不論出身、人人也有機會出頭的「香港夢」,小巿民從李家誠身上,看到了希望;但97年後,政治及經濟氣候逆轉,社會流動性不斷萎縮,「官商勾結」若隱若現,小巿民感到香港的競爭環境不再像以往那麼公平及開放,香港人亦由崇拜李超人,變成批判李嘉誠。

過去幾十年,香港經濟百花齊放,有多少人憑著拼搏精神,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生意;有多少人透過努力工作,逐步攀升為管理階層、「打工皇帝」。

香港發展不平衡

回歸以後,金融服務業一枝獨秀、其他行業則停滯不前。沒有人會否定金融業作為香港經濟火車頭的重要性,但「獨沽一味」發展金融業,只會令我們的經濟體系日趨狹窄,進一步惡化現時貧富兩極化的趨勢。在現時不平衡的發展模式下,只有少數高學歷、擁有專業資格的精英能夠從中得益,大多數的低下階層及普通中產,卻有搵食越來越艱難之歎。

貧富懸殊是每一個社會都有的現象,但如果社會流動性夠強,窮人看到只要努力工作,就有機會翻身,則社會的怨氣就不會積累;相反,如果階級流動變得閉塞,窮人看不到「向上爬升」的希望,貧富懸殊問題就可能引發社會矛盾。不幸地,香港現時正向著後一個方向發展。

社會流動性不斷下降,是香港當前最大的計時炸彈。終日把紐約、倫敦掛在口邊的政府高官,幾時才會醒覺?

沒有留言: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