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填海築路,可以解決問題嗎?










政府一直力推的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可謂一波三折。由於政府沒有為工程中需要臨時填海的10.7公頃諮詢公眾,被高等法院裁定違反《保護海港條例》的規定,工程勢必再度延期。

政府提出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的最大理據,當然是要紓緩中區一帶嚴重的交通擠塞問題。每次提到塞車問題,政府來來去去也只得幾道板斧:填海、起新的公路、研究實行電子道路收費等等。但這麼多年來,港島一帶的路越起越多、維多利亞港越填越窄,交通擠塞的問題卻始終無法徹底解決,原因到底是甚麼?

規劃政策不平衡

其實造成塞車問題的真正原因大概只有一個,就是香港的商業活動高度集中於「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的所謂CBD地帶,結果造成人流、車流迫爆港島北部。不改變現時這種將商業辦公室集中港島區的規劃政策,恐怕起多幾條中環灣仔繞道都無補於事。

試想一下,每天有多少名居住在九龍及新界的香港居民,要乘坐巴士及地鐵到港島的CBD地帶上班?假如政府在九龍及新界區規劃多幾個商業中心,可以減少幾多人長途跋涉到港島返工?可以減少幾多條過海巴士線?可以減少幾多架私家車、小巴出入港島區?可以為擠迫的紅隧減少幾多的使用量?可以減少幾多的汽車廢氣排放量?

將香港的商業地帶多元化、分散化,可謂一石數鳥:不但能夠徹底解決港島北部的交通擠塞問題,更加可以減低紅隧的使用量及紓緩港島區的空氣污染。為何政府有這張好牌卻不上,偏要挑戰民意填海起路,甚至要打巿民荷包推行電子道路收費?

都是高地價政策惹的禍

除了歸咎香港的高地價政策,我實在找不到其他理由,去解釋為何政府會漠視常識、始終堅持在港島大起商業樓宇,而拒絕將CBD分散到其他區域。

因為只有繼續將商業中心集中在港島,才能夠確保「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這條黃金地段的地價、樓價、租金一直高企。如果把商業中心分散到九龍及新界,港島北部的辦公室還會這麼吃香嗎?地產商手頭的商廈豈不是會大大貶值?

在政府與地產商一家親的香港,塞車是不能夠避免的,而海還是會繼續填。

沒有留言: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