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米價格急升,牽引一輪搶米潮,報章照片所見,超市貨架上空空如也,如果你有份搶米,或者準備捱貴米,日勤要告訴你究竟米為何要貴起來。
總括近日的報章和評論,各國人民要捱貴米原因有三:第一,中國威脅論-中國人富有起來,成為全球「蛀米大蟲」;第二,替代能源論-石油價格上升,美國農民大量轉移耕地用途,集中種植可提煉能源替代品──乙醇的玉米。第三,天氣變化,農作物失收。日勤認為三點都並非主因。
如果中國人民變成「蛀米大蟲」,對電飯煲的需求也會大增,電飯煲短缺的新聞,日勤就未有聽聞。中國人富起來,對很多產品的需求也大增,例如手提電話和電視機,但這些產品的價格長期下跌,這說明大米漲價不是需求問題。
保護主義惹禍
至於有關替代能源的論點,玉米田多在地球的溫帶,大米田在亞熱帶,玉米爭不到大米的地。第三點也不成立,大米的種植地區十分廣泛,氣候變化多是地區性的,風險得以分散。日勤認為,米價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於人為因素影響供應,是保護主義惹的禍。
大米的國際貿易交投淡靜,每年交易量只佔總產量7%,即是說,每個大米國家都是自給自足,而這個自給自足的情況並非自由貿易的成果,而是多國政府阻礙進口,設立進口關稅,以及向米農提供津貼的後果。米農在政府的保護下,便成「溫室葡萄」,缺乏競爭,耕種技術踝足不前,生產效率低,便應付不到人口增長帶來的需要。
全球一體化,由衣服到電子產品,以至金融服務,都開放貿易,並蓬勃發展,唯獨農業貿易仍然阻礙重重,結果,社會資源傾向投放於工業和服務業,冷待了農業,這些資源包括土地和人力,於是農地及農夫也減少,進一步削弱農業的生產力。
窮人受害最深
各國政府阻礙大米貿易是為了政治考慮,因為大米市場關乎農民的生計,農民組織成強大的政治力量,足以影響政局穩定。今次米價上漲,政府豈不是有機會解除對農業的資助?答案是否定的。政府的干預,不但不能解決社會問題,通常只會引發更多的干預。
為了保住本國的供應,多國政府已宣佈減少大米出口,令米價更瘋狂,結果助展炒風,更多人囤積居奇。最後米價上升,受苦的是窮人,因為他們買米的開支佔收入的比重,較富有的人大。保護主義的原意是幫助窮人,以免他們承受資本主義的「剝削」,但結果是相反,受害最深的偏偏是窮人。
2 則留言:
國家安全和政治自決才是首要考慮。
必須品(指食物、空氣、水和能源)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市場,這四種資源,就算生產成本多高都要有一定的自給比例,否則,一旦國家之間發生甚麼政治問題,很易出事-- 除當地的軍事力量超強。
個人認為,日本和歐洲的農業保護,多少是因為國家安全和政治自決的問題,而不是成本高低的問題。
但世界總是和平的時間長,戰亂的時間短,所以要維持這種部份自足的模式,成本不低,在和平時期,難免引起爭議。
老麥,多謝你的意見,補充一點,就是貿易唔代表唔可以儲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