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創意報業

最近有報販宣佈聯手加價,之後又取消行動,令人關注香港報業的生存空間。報業走下坡是全球趨勢,以美國為例,受到互聯網科技、經濟周期,以及讀者口味變化等三面夾擊,美國500多份主要報紙的銷量及廣告收入,均持續下跌。互聯網的普及,不單成為報紙的免費替代品,其傳遞資訊的速度,也較報紙更快。另外,近期美國經濟步入衰退,除了經濟狀況影響報業收入之外,信貸緊縮亦令一些大股東投資意慾大減,甚至變賣部份資產套現。

報館面對形勢險峻,紛紛急謀對策。《紐約時報》加強了報紙與互聯網的連接。有家地區性的報館,更要求各個記者,兼顧管理其網上版的內容。財力較雄厚如報業大亨梅鐸旗下的《華爾術街日報》,則加強了國際版及財經版內容。在艱難的經營環境下,肯求變的報館也不乏贏家。贏家當中包括兩份費城的報紙,同由一位前公關主理,他特別鑽研廣告速銷策略,最近拉壟銀行客戶,贊助一個財經專欄。

客戶以股換廣告

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的,有印度報業,過去幾年生產有增無減,由04年開始,報館在開源方面創新,接受廣告客戶多元化的付款方式,除了現金,還可以以股票結賬。換言之,報館收取客戶發行的股票,作為廣告報酬。例如一個服裝新品牌,計劃作長期推廣,但缺乏資金,便透過以股換廣告的方式,向一間報館出售其股份,以取得廣告版位。

這種以股換廣告的方式具爭議性,有人擔心這樣會損害報館的公信力,甚至有利益衝突之嫌,試想,報館收了客戶股票,會否因此而刻意唱好公司以催谷股價?

借鑒外國闢新路

答案是有可能的。但日勤認為,這種私相授授,置讀者利益不顧的做法,即使以傳統的現金方式結賬,也不能杜絕。反而,以股換廣告也有好處,就是為廣告客戶提供多一個付款選擇,對高增長的公司帶來方便,既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亦降低企業在報紙登廣告的門檻。

以股換廣告也為報館帶來新財路,減低其收入來源依賴報價的程度,讓報價得以下調,《印度時報》只售2.5盧布,兌換港元約為5毫。報價低,也大大刺激報紙需求。

同樣面對激烈競爭的香港報業,可借鑒外國報館的創意和求變精神,他們不再鑽死胡同地只看單一市場。他們的市場定位,考慮到資訊科技的發展對閱讀習慣的影響,並探索與商業環境及金融市場的配合,所能發揮的優勢,以建立自己在整個資訊服務業之中的增值角色。

沒有留言: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