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有一條歪理,是大災難利好經濟。看電視新聞,有受訪問的經濟師評論四川大地震,就搬出這套理論,大地震有利經濟發展,日勤要告訴你的,是這個理論何等荒謬。
大地震有利經濟發展之說,即經濟學教科書也有提及的所謂「破窗理論」,此說意思是有好多樓房倒塌,便需要再建,於是便製造職位,而新建樓房的價值又可計入本地生產總值。
災難利經濟?
根據這個說法,你可以想象,經濟學家一看到四川的災情,毋不大聲叫好的情境。中國經濟學家更可以開香檳慶祝。這樣的場面說來令人心寒,難怪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家是只懂理性的冷血動物。
災難利經濟之說,不但冷血,而且是錯的,等於說我打腫你張臉,增加你的消費,促進跌打酒的生意,以提升經濟產值。如果這個說法說得通,那麼,要中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升一倍,很簡易,不用等待地震或雪災,只須殺死一半人口就行。在數字上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立即倍增,但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因此而改善?
答案是否定的。大災難導致人命損失、心靈和肉體的創傷,即使是最完善的保險服務,也不能百分百彌補這此不幸,更何況是缺乏保險服務的發展中城市和農村?
再者,很多設施被夷為平地,人民的生活定必大受影響,試問,一家人入住渡假村玩樂,與一家人入住醫院療傷,其在數字上反映的經濟貢獻,可能是差不多的,但實際生活狀態就有天壤之別。
還有,重建是有成本的,那學校倒塌,應該去教書的老師,被迫放下教職去做建築工人。地震之前,準備用來建設新橋樑和新公路的鋼根水泥,現在改為用於重建舊橋和舊公路。人力和自然資源因天災而重新調配,原本可以用於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經濟活動,被迫順延。
先立新後破舊!
有論者說,大災難將一切推倒重來,有利革新,日勤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在經濟學上,所謂「創造性破壞」,日勤稱之為「立新破舊」,意思是社會的前進,有賴人民持續的創意革新。日勤十分認同創意的重要性,但「立新破舊」有先後次序之分,不得弄錯,正確的次序是先立新、後破舊。而未有任何立新之前就破舊,結果只會是破舊而無新,四處頹垣敗瓦。
日勤說了這麼多,無非想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大災難荼塗生靈,令人民受苦,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說大災難利好經濟的經濟學家,只會令人輕視災難的破壞力和防治工作。
6 則留言:
看了這專欄一段時間,發覺比同報並它評論有深度,也沒有受到同報的方針左右,實在難得.
這篇偽經濟學實在寫得好好,經濟學中有許多極端的假設引致許多的"答案"是反智的,而這篇文章卻以淺白的文筆說出當中的荒謬,筆者功勞實在不少
其實有時common sense比所謂經濟分析更能找到問題所在及合理答案, 可悲的是同報其它專欄均大力引導讀者接受極端自由市場主義.
偽經濟學這篇文章實在相當反智, 也相當荒謬。作者似乎分不清財富與收入的分別。國民生產總值量度的是收入,地震發生了,國家固然損失了巨額財富(和人命),但重建工作卻為社會帶來了收入,這是不爭的事實。經濟學家指出重建工作推動經濟增長,何錯之有?有甚麼冷血呢?難度一個醫生說「你繼續食煙,將會死於肺癌」又是冷血嗎?有熱血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沒有冷靜的頭腦,有半個也好。但願作者可以有機會移植半個頭腦。
joe:我支持自由市場,在朋友之中,我算是極端。經濟學有好多好東西,但也有壞的,指出壞東西不是要推翻自由市場,反而是支持自由市場的重要一步。
匿名:我唔想再重複文中的論點,如果要移值我半個腦,對gdp的貢獻一定比不上移值全個,haha...
樓上的, 社會收入果真是增加了? 慢住!
請你睇睇GDP點計出來...
国内生产总值 = 私人消费 + 投资 + 政府消費支出 + 出口 - 进口
不錯, 重建會帶來額外收入... 但要把因地震損毀而損失的生產力, 如出口, 口常消費開支等減去
舉個例子: 香港地震, 整個中環都成了平地, 太古城都沉了, 貨櫃碼頭, 機場...
另外, 香港災後重建, 地產股豈不升過飛天? 但你猜港島移平後SHK還值多少錢一股??
更可惡的是,這場地震竟然可以成為炒高油價的最新「理由」,想不到有人會趁機發一筆災難財!
No. It does not make economy productive. Since people just rebuild what was there. If PRC ecominists believe that were true, recession won't happen again...See this article....
www.progress.org/archive/fold136.htm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