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進軍意大利


港人熱愛足球,意大利班霸、「紅黑兵團」AC米蘭,在香港就有不少擁躉,不少人亦認識AC米蘭的班主貝盧斯科尼 — 這位曾經兩度出任意大利總理、掌控龐大傳媒帝國的商業大亨。

在4月舉行的國會大選中,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大勝韋爾特羅尼的中左聯盟,成功在國會兩院取得大多數議席,令貝盧斯科尼得以第三度出任總理。貝盧斯科尼能夠贏得大選,主要是由於意大利人不滿前總理普羅迪的左翼政府,為了消滅財赤而大幅加稅,選民相信貝盧斯科尼較有能力解決意國的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堆積如山

貝盧斯科尼再度上台,首要任務當然是振興經濟。近年,意大利經濟持續低迷,被譏笑為「歐洲病夫」。意國經濟連續兩季負增長,早前國際貨基金會便預測意大利今年的經濟增長只得0.3%,遠低於歐元區國家平均的1.4%。

意大利的經濟問題堆積如山,不少是結構性的「老大難問題」,例如基建殘舊、工會勢力橫行、國債高企(國債相當於GDP103.6%)、高稅收打擊投資意欲及生產力(稅收佔GDP比率達42%)、經濟競爭力不足(過分依賴紡織、造鞋等傳統製造業)。意國經濟積重難返,絕不是今天才出現。過去十多年,左派及右派輪流上台執政,每次都令選民失望而回,那些老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政局不穩難以改革

經濟改革之所以難於推動,很大程度上與意大利的政治及選舉制度有關。意大利國會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因此執政黨往往無法單獨控制國會多數議席,而需要與小黨合組聯合政府。這種政治格局令執政黨施政時舉步維艱,常常被小黨揪後腳,大大削弱政府的穩定性。戰後62年來,意大利便出現了61個政府,總理幾乎年年換人。

政局不穩,令執政當局忙於內鬥,無法凝聚足夠力量推動全面改革。例如2006年普羅迪贏得大選,他領導的9黨執政聯盟內部矛盾不斷,令普羅迪推動改革時阻力重重。最後更因為其中一個小黨突然倒戈,令普羅迪未能贏得參議院的信任投票,被迫鞠躬下台。

現時貝盧斯科尼的執政聯盟,除了他領導的自由人民聯盟,便包括了北方聯盟、全國聯盟黨等小政黨。要解決意大利的經濟問題,貝盧斯科尼必須正本清源,先行改革選舉制度、改變黨派林立的情況,否則他根本不會有足夠政治能量推動徹底的經濟及社會改革。

AC米蘭剛經歷了一個「四大皆空」的球季,不但在聯賽爭標失敗,歐聯亦在十六強出局。球場失意,貝盧斯科尼能否帶領他的「政界紅黑兵團」,在政壇扳回一城、為意大利大打爭氣波?

1 則留言:

N/A 提到...

大學時曾修讀一些關於政治制度的course, 意大利既比例代表制令政府輪替異常頻繁,國內小政黨林立,而施政往往要協調黨執政聯盟內不同政黨,根本不能切底改革,而經濟政策在頻繁輪替下也難收成效。

改革選舉制度並非易事,國內意識形態及利益過分分散,形成沒有一個強大的政黨,小政黨亦因為它們的小數關鍵作用而得以生存,要改革及平衡利益,難矣 !

分類